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主要就是没啥特别想做的,感觉大家都做的还行,还要我干嘛,我也做不出啥有用的,就占用些资源,但能毕业,打打基础未来是不是能更顺利地毕业离开学校,还不错吧(●ˇ∀ˇ●)

总体来说,一个月里,苦逼地看了些书,了解了几位大佬,感受了下未来课题组的工作,老师是真的好,后面怎么继续做,虽然还得继续苦逼地看书看论文,但至少还能求助(●ˇ∀ˇ●)

扫书

囫囵吞枣看了下面的书,有的扫了下目录。。。

《城市地理学》

ISBN: 978-7-100-07154-3

涉及内容很广了,在这本书里找毕业论文做的方向。。。

书里运用了城市地理学的概念方法、时政案例、GIS技术和空间分析等解释城市地区内部和城市地区之间的空间模式和发展趋势。涉及了如下的:城市动力学、城市和都市区、城市内部结构、城市体系、中心地理论、工业区位论、土地利用、社区、人口密度、城市移民和流动性、跨民族主义、民族、人种、性别、贫困。

然后案例方面运用了GIS分析全球三个巨型城市芝加哥、洛杉矶和墨西哥的成长和变迁过程,这三个城市在文化、地形、城市增长历史、城市问题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然后作者基于计算机的空间分析,反映空间秩序和模式,现实发展趋势。

作者是理查德·格林(北伊利诺伊大学,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和GIS)和詹姆斯·皮克(雷德兰兹大学,研究方向:城市研究、GIS、人口、环境研究和信息系统)

粗略看完就是感觉,人家虽然方法用的不多,但理论还是挺强的,而且分析起来就是囊括了好多,也讲了人文地理学上一些经典的理论。

《The Mathematics of Urban Morphology》

介绍链接。。。

书里汇集了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们关于城市形态学的各种量化分析方法。依托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量化分析,一方面推动了城市研究的精确化,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议题。这本书推动了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在以人为本的共识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对城市形态进行研究和对话。

第一篇主要用分形方法(fractals)考察城市规模和其他城市要素分布的自相似结构。分形参数可用于尺度分析、谱系分析和空间相关性分析,以解释城市形态和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及其演化;

第二篇关注于通过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模拟并预测城市形态;

第三篇主要介绍以街道网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城市空间网络,其中空间句法是城市空间网络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方法,源于图论,目的是解释空间构型对人们行为模式的影响;

第四篇从不同视角讨论了城市形态的复杂性;

第五篇讲其他量化方法,如多尺度聚类、城市空间点化;

第六篇考虑人文主义和跨学科领域。

学者

Prof. KWAN Mei-Po

认真了解了下关美宝老师的工作。。。列了个很大的思维导图(^_^)/(ㄒoㄒ)/~~

个人主页Google scholar代表工作列表

Prof. Michael Batty

看大佬的文章,目的是找个理论和方法然后理解理解,看看能否运用到毕业论文里去,所以不像了解关美宝老师那样铺的很开。

大佬在Google scholar上的文章列表

大佬的UCL主页链接

本人下载了一本《Urban Informatics》,感觉也可以来找方向。。。

方向

城市形态学

现阶段了解的内容,两个大流派,一本挺核心的期刊,一个专门的公众号,一套从教到学的书。

康泽恩学派 :起源于德国、发展于英国的城市历史地理学科的城市形态学理论,强调对城市形态结构和变化过程的概念化理解,这派的知名学者是J.W.R. Whitehand,还有一本相关的书《J.W.R. Whitehand and the Historicogeographical Approach to Urban Morphology》;

卡尼吉亚学派 :意大利建筑学专业中关注建筑与城市肌理的类型学理论,就是偏向于建筑这层更细的粒度的感觉,然后现在也有学者在理论上把这两个合了起来,叫形态类型学。

期刊 :一开始是城市形态研究小组UMRG推出的Urban Morphology Newsletter(城市形态通讯)和Urban Morphology Bulletin(城市形态简报),后来国际城市形态论坛ISUF的Urban Morphology(城市形态)取代了上面的两本院刊),期刊链接

公众号 :城市形态学,工作号维护团队的介绍链接

本公众号以康泽恩城市形态学为主要研究领域,由华南理工大学田银生、北京大学宋峰、东南大学邓浩、奥克兰大学谷凯、伯明翰大学Jeremy Whitehand、伯明翰城市大学Peter J. Larkham、芝加哥大学Michael P. Conzen等国内外学者及其团队共同支持。

一套书 :springer上一搜,真的资源挺多,就很感叹,这个领域的信息好完整。。。

通过公众号了解的几本,简单介绍下:

《J.W.R. Whitehand and the Historicogeographical Approach to Urban Morphology》

《Urban morphology, architectural typology and cities in transition》

系统介绍发展于英德两国的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和意大利建筑类型学的概念、产生及发展历程、核心理论及应用价值,近年来新的学术探索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可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与建筑历史研究及遗产保护、城市形态学等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参考。

其他从知乎上扫到的书。。。

大方向确定后又了解了几位老师,简而言之:大佬名+城市形态学+量化。。。

了解的过程包括微信知乎上搜搜相关的报导,知网、researchgate、google scholar上找找,主要还有一个就是找科研项目的一个网站,做作业的时候了解到的,感觉用起来还行,其他类似的网站应该也有,就是没有花时间探索了/(ㄒoㄒ)/~~

总体来说,华南理工大学的田银生老师,是康泽恩学派的,涉及到的历史保护规划比较多;然后东南大学的杨俊宴老师,是在知网上搜城市形态学发现的,南京大学的丁沃沃老师,这两位现在在做建筑和城市微气候相关的;之后也了解了清华大学的龙瀛老师和同济大学的叶宇老师,就是在结合大数据方面比较多。

了解过程中的悲观感受就是,往历史保护规划那边模仿吧,感觉好多分析方面的,方法方面没学到啥硬货,感觉要做的话也很浮;往城市微气候或者建筑形态方面靠吧,就一方面依旧文章中分析的量远大于方法这种,另一方面没有体会到我们做这一方面的优势,而且说实话感觉南大和东南做这方面的微气候模拟,优势还是建筑那边类型学那边,然后借助啥流体动力学这种的模型软件,辅助分析规划,所以我这短浅的认知,也就get不到;至于大数据那边的,一方面和形态学算是神离了,另一方面课题组数据积累没人家强,数据不行,做起来膈应膈应的,小巫见大巫的感觉(用词不当的话请忽略)

比较好的就是,后来老师给了个选题导向,听起来挺好,果然对悲观迷茫且无知的人来说,还是伸手要题目然后自己慢慢摸,更适合(。・∀・)ノ゙

总结

回顾下我选题的一个月,先看本《城市地理学》选个方向城市形态学,然后了解下这个的发展历史和相关人物,然后老师说之前了解地太广了得收收了,于是看一篇中文综述、一篇英文经典、一篇英文大佬工作可模仿的,于是看了这三类文章,把能做的想做的列了几大向,老师说咋越扩越大了呢,于是一通商量,后面修修补补,选题竟然定了!累死我了,还有一篇毕业论文,写完我的学就能上完了!

一方面写下来,感动下自己,留个念想,过几年感叹下这时候是多么的轻松,只需要考虑毕业论文;另一方面,选题的技巧和方式啥的网上也有,我这个权当实战参考了,也为我下次选题的时候留点经验( ̄▽ ̄)”